手机背面印着北斗卫星图案的女孩,在志愿系统里输入了一串改变人生的代码——国防科技大学。
深夜的河南开封,清华北大招生办的电话此起彼伏,踏破门槛的顶尖学府老师面对代易瓒724分的成绩单极力游说。
这位2025年河南高考理科状元数学满分、总分724分的成绩刷新纪录,却平静地在志愿系统输入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招生代码。
“我要让写的代码变成国防武器。”当轻描淡写的话语从她口中说出,整个网络炸开了锅。
有人拍手叫好:“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!”也有人惋惜:“状元进军校?太亏了!”在争议漩涡中,这位扎着马尾的姑娘背起磨掉漆的北斗卫星钥匙扣书包,走向了国防科大的实验室。
展开剩余78%01 仰望星空的种子,一场洪水的淬炼
代易瓒的房间里没有明星海报,墙上贴的是长征火箭示意图,书柜深处锁着翻烂的《九章算术》,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——小学四年级画的“鸡兔同笼编程流程图”。
对星空的痴迷 从小就在她心中埋下种子。邻居们常看到这个小女孩搬着小板凳坐在院里,整晚仰头凝视银河。那双“像天上星星一样明亮”的眼睛里,映照出宇宙的奥秘。
真正让理想落地的,是去年夏天那场席卷河南的暴雨洪灾。被困安置点的代易瓒抬头瞬间,看到几架运-20运输机如钢铁雄鹰般低空掠过,向受灾区域精准投放救援物资。
“就是那一下子,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‘大国重器’。”雨水混着泪水流进嘴角的咸涩感,让她冲出安置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志愿表提前批第一栏写下“国防科技大学”。她手机至今存着当时的空投视频,那是她梦想的催化剂。
02 从80分到满分,错题本里的逆袭密码
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位数学满分的状元初二时数学仅考80多分(满分120)。那天她捏着卷子泪如雨下:“爸,我是不是天生笨?”
当数学老师的父亲没讲大道理:“就像炒菜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”这句话点燃了代易瓒骨子里的倔强。她自创“532复盘法”:50%时间死磕错题原因,30%琢磨正确思路,20%提炼“避坑指南”。
六年沉淀,她的错题本摞起一尺高,密密麻麻12万字,如同破译数学密码的藏宝图:红笔标注“知识黑洞”,蓝笔圈出“题目陷阱”,绿笔破解“出题人心思”。第178页贴着27种导数题“变脸图”,批注幽默:“解导数像密室逃脱,找到线索门就开!”
这套笔记成为“镇班之宝”,被传到网上后B站狂收13万收藏。而她的高三日常同样打破常规:下午5点雷打不动打羽毛球,周末去开封博物馆讲解北宋科技,甚至写《金庸小说的物理bug分析》逗乐物理老师。
“脑子清醒比刷题重要”是她常挂嘴边的话。当别人熬夜奋战,她坚持11点前睡觉;当补习班盛行,她专注“课堂榨出油”;当题海茫茫,她“啃透一道顶十道”。
03 代码报国路,军校的特殊答卷
国防科大对这位特殊人才敞开怀抱:本硕博连读资格,直接参与下一代北斗导航系统研发,军地双导师培养模式。在江苏物理类09专业组(含计算机等王牌专业),该校投档线已直逼清北。
入学不久,她在朋友圈发了张迷彩服照片,配文“新皮肤,get√”。粉丝追问“真当兵?”她笑而不答,但调试卫星陀螺仪时那句自言自语透露心迹:“这事,总得有人干吧。”
课桌角落的《九章算术》被风吹开,扉页上初中写下的“为天地立心”墨迹犹新。在实战化训练中,她曾整天泡在设备旁调试导航系统;实验室关门后,她会顺手帮保安整理楼道灯光。这些细微处的责任感,让教官们看到超越分数的价值。
04 两种价值观的碰撞,新一代青年的选择
代易瓒的选择引发激烈争论。北大官微评论区有叹息:“状元选个高薪专业不香吗?”也有人翻出2000年河南14岁清华神童何碧玉赴美后“宁刷盘子不回国”的旧闻对比。
而更多声音在点赞:“这才是国民脸配国民心!”她的行动呼应着国家战略——今年国防科大航天专业扩招40%,折射出国家对尖端国防人才的渴求。
数据揭示更深层变化:近年江西状元杨一鸣(726分)、贵州文科状元孙玉凤等多人放弃清北选择军校。虽然国防科大在1977-2023年状元录取榜未进前20,清北仍包揽约80%省级状元,但高分尖子生流向正悄然变化。
“孩子身上没耐心、坐不住的毛病,常是大人自己的翻版,”教育学者指出,“代易瓒们则反其道而行——当部分人追求‘在美国刷盘子’,他们选择把代码写在祖国星空。”
郑州洪灾中空投物资的运输机,在代易瓒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;开封城星空下的仰望,指引她破解数学与航天的密码。当同窗问“以后出国吗”,她轻抚书包上的北斗挂饰:“我学的,都是给中国人造的东西。”
在国防科大实验室,她调试的陀螺仪将装进新一代卫星。这位不爱明星爱火箭的姑娘,最终把724分拆解成一组组守卫国门的程序代码。
她的手机相册里,郑州灾区空投瞬间与卫星设计图交替闪过——那是两代“大国重器”的共鸣,也是新时代青年对“为天地立心”的全新诠释。
发布于:河南省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